7月21日,教育部召开年中推进会,盘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战略任务进展成效,部署推进下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上,直属机关司局单位就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及下一步考虑作了汇报交流。部党组成员结合分管工作进行点评和工作部署。在听取大家发言后,怀进鹏指出,上半年,教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抓住教育强国建设开局起步关键期,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主线,以改革试点为抓手,统筹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全面铺开,判断力、执行力、预见力明显提升。一是聚焦主题,改革的氛围更加浓厚。主动打破思维惯性、路径依赖,在实践和探索中转变教育观念,推动落实各项任务。二是行动果断,实干的成效更加明显。设计并充分发挥重大战略任务牵引作用,既抓战略重点,又抓系统实施,积极探索制度机制和方法、标准、路径,一体推进配套文件制定、改革试点谋划和重大举措落地。三是作风扎实,干部的干劲更加充足。结合实际久久为功、持续用力,体现了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风貌。四是守牢底线,教育系统大局更加稳定,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怀进鹏强调,确保全国教育大会部署的各项重大任务如期完成、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回答好的重大课题。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教育三大属性,深刻认识教育的时代方位、历史责任和重大任务,深化对教育价值使命的思考,以全新的教育观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试点带动《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要抓好立德树人一号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深化建设新时代伟大变革实践育人大课堂,积极推进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学生读书行动等五育并举各项计划,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要夯实基础教育基点,抓好科学教育加法,积极培育学生思考的能力、创新的精神。要善于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基础教育资源调配、高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和人才供需适配等问题进行动态监测,积极稳妥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要把握教育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既要知国情世情,也要懂经济科技,更好凸显教育作为“因变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引领作用。抓住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关键问题,实施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和高等研究院建设等重大任务,更加注重教育赋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有“交账”意识,全力履职尽责,把工作效果挺在前面。加强过程管理,形成工作闭环,打破惯性思维、突破思维极限,加强评价机制等制度创新,促进改革要素有效聚集,释放系统集成整体效能,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机关各司局、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教育部纪检监察组负责人参加会议。(中国教育报记者 高毅哲)
改革意味浓 实干氛围足
——二〇二五年教育部年中推进会新闻观察之一
新增优质中小学学位490万个;卓越工程师专项试点首届2100多名工程硕士顺利毕业,其中67人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成功举办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大会规格、规模影响力均创历史之最……
7月21日,2025年教育部年中推进会召开。会上,一项项工作的成绩单公布,一次次奏响实干之年的奋进强音。
“改革发展的意味浓厚,实干的成效更加明显。”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对上半年工作作出评价。
今年是《纲要》全面落地、三年行动计划开局之年。半年来,教育部以试点带动《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部署两批次六大类41项试点,深入七大片区召开调研座谈会,一系列行动紧锣密鼓推进……作为盘点成绩、总结经验、推动下半年工作的重要会议,今年的年中推进会创新模式,围绕十大战略任务、分11个板块进行汇报交流,将“改革”的主题一以贯之。
改革,更注重集成。
会议聚焦的第一个板块“塑造新时代立德树人新格局”,就突出了改革“集成”的特点。
今年,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启动,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一号工程”,其实施集合了众智众力。思政司全面实施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社科司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教材局实施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工程……13个司局、直属单位聚焦同一改革目标作汇报,思政课吸引力、思政课教师培养、思政教材建设等难题如何解、如何做,路径尤为清晰。
会议增设的诊断分析环节,再次为“集成”作注脚。
“当前教育强国建设舆论整体有新气象,重点工作有共识。”通过梳理一年来媒体视角下教育强国建设和教育综合改革进展及舆论期待,中国教育报刊社提供了评估分析报告。中国教科院、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等单位也分别从第三方立场,提供不同视角的诊断分析。“要加强试点经验的系统集成与可复制可推广性,要健全跟踪反馈机制。”“要高度关注人口变化对教师结构影响,大中小一体化思考优化师资结构。”……一条条专业建议,汇入教育改革的“头脑风暴”。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每一位参会者都有强烈感受:实干之年,改革汇聚磅礴之力,势头愈发高昂。
改革,更聚焦难题。
“办强办优基础教育”,如何做大优质资源“蛋糕”?基教司扩大优质中小学学位供给,高中建设提速,为数字资源扩优;监管司完成首次全国科学教育工作诊断,全面摸清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家底”,指导各地进行整改提升……
“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如何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高教司优化专业结构,面向国家战略、科技发展和科技需求,增设29种新专业;规划司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持续加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如何确保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强势开局?国家终身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线,累计服务学习者1012万人次;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全面开展,让人工智能课程成为全学段师生的公共课、人人的基础课……
迎难而上,先行先试。在改革深水区,教育战线早已形成共识:中流击水,奋楫者进。
改革,更勇闯新路。
高等教育持续增强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扎实推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打造校企地融合枢纽;职业教育确立“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的“新双高理念”;学位法正式实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可通过重大装备、仪器设备、软件产品等实践成果申请学位……
一个“新”、两个“新”、三个“新”……半年来,新部署、新尝试如灯盏,映照改革探索的“新”出路,让改革的底气更足、信心更足、力度更足。
半年之期,“改革”是关键词,“实干”是主基调,教育强国建设展开新局面。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每一个扎实有力的半年,都将铺就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基石。教育系统正以昂扬之姿,奋进在路上。(中国教育报记者 林焕新)
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开新局见实效
7月21日,教育部召开年中推进会,盘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战略任务进展成效,部署推进下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会议要求以全新的教育观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试点带动《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
三年行动计划是《纲要》的首个落地周期,是将顶层设计转化为具体实践的“最初一公里”,承担着开篇布局的重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年中推进会以及此前7场调研座谈会的召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部署,进一步凝聚共识、统一思想,全面准确把握目标任务的必然要求,有力彰显了教育系统加快推动教育强国建设重大任务落地落实,形成高质量开局起步之势的坚定决心。
今年以来,教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抓住教育强国建设开局起步的关键期,显著提升判断力、执行力、预见力,以实干精神和科学方法攻坚克难,展现了强烈的政治担当、改革意识和行动自觉。各地各校聚焦重大关键问题,以试点为关键和抓手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因地制宜探索新机制新模式,形成了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部分领域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
年中推进会等系列会议的召开,对全国范围内重大建设任务推进情况进行了把脉、摸底和全方面盘点,不仅校准了改革航向、总结凝练了经验、增强了推进改革的信心底气,也将有力促进改革思路举措迭代,形成推动重点难点问题解决的系统合力。
加快推动教育强国建设重大任务落地落实,要进一步明确方向和目标,以全新的教育观深化对教育价值使命的思考,要紧扣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科学施策、精准发力,要坚持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强化责任担当、更加注重实效。
方向决定道路,目标凝聚力量。扎实推进各项重点改革任务取得新突破,要进一步明确方向和目标,聚焦靶心、精准发力。面对教育发展底层逻辑的变化,要从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出发,在教育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教育与世界教育的全新坐标中,把教育发展的小逻辑摆放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深化对教育价值使命的思考。要透过“三大属性”把握教育“质”的方向,更要透过“三大属性”检验教育强国建设的成效。具体而言,是要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回答好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更加多样教育需求、让人民满意的问题,回答好高端人才培养、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
改革越是向前,越往深水区挺进,越需打破路径依赖的桎梏;越遇攻坚期挑战,越要以“换打法”破局,以创新机制激发动力和活力。改革推进到今天,不是按部就班就能做好工作的时候,没有现成的作业可抄,必须主动打破思维惯性、路径依赖,跳出思维定式局限。不仅要有勇挑重担的担当,以“逢山开路”的勇气,去触碰深层次矛盾,又要有破解棘手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准施策的智慧。必须紧扣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确保资源用在刀刃上、改革落在关键处,以精准突破实现整体跃升。面对改革重点难点问题,既要注重发挥基层首创精神,以试点小切口带动全局性改革,又要强化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强化综合集成、总体布局,形成协同发力的态势。只有以科学的思维、路径和工具推进改革,才能避免盲目性、减少试错成本,确保改革方向不偏、力度不减、效果落地。
教育强国成于实干。要把强执行贯穿改革全过程,让重实效成为工作总标尺。如期建成教育强国,任务艰巨、时不我待。当前,教育强国建设迈入从顶层设计向落地攻坚迈进的关键阶段。要以目标导向锚定方向、以结果导向校准路径,强化“交账”意识、加强调度诊断,压实担当责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打折扣落地见效,用实实在在的成效回应国家之需、人民之盼。
教育强国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改革难题不是绕过去的,而是闯过去的。让我们坚决做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落实好年中推进会的部署,不断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开新局见实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教育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