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汉华大教师教育发展研究院!
田学军: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 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来源:全国教育科研工作会议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2-03-09 | 2611 次浏览 | 分享到:

2019年10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系统地规划和部署了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在全国教育科研战线引起了强烈反响。过去一年,教育科研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陈宝生部长提出的“把旗举好、把关把好、把势判好、把图画好、把标定好、把桥造好、把人育好、把事办好”的“八个好”要求,同心同德、开拓奋进、潜心研究、扎实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是开展主题教育,总结70年成就,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教育科研战线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分两批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紧密结合教育科研实际,一体推进主题教育各环节工作。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积极研究和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历史根基和发展脉络,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理论、制度的规律性认识。广大教育科研人员在学懂弄通做实的基础上,政治品格得到进一步锤炼,以“四个意识”导航、“四个自信”强基、“两个维护”铸魂的自觉性更加坚定。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教育科研部门系统总结我国教育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二是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紧扣教育改革发展,不断提升教育科研服务决策水平。教育科研战线发挥人才和知识优势,努力推动破解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注重课题引领,2019 年度国家和省级教育规划课题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等重大问题,引导教育科研战线积极服务教育决策,一些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参与了《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的研制工作,开展了破“五唯”教育评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智能教育、“课堂革命”等研究,为教育部党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加强教育舆情监测和研判,密切关注教育领域“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为教育改革发展稳定保驾护航。各地教育科研部门也为国家和地方教育决策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是落实一线规则,深入基层研究,推动破解教育教学实践难题。推进区域教育综合改革,探索出成都市武侯区“两自一包”(管理自主、教师自聘、经费包干)等教育综合改革新模式,培育了一系列区域教育改革发展新亮点。积极打造高质量课堂,多措并举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改进课程教学体系和组织模式,促进新课改理念落地生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8 年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2018)测试,我国四省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在全部 79 个参测国家(地区)中,作为整体取得全部 3 项科目(阅读、数学、科学)第一的好成绩,这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教育科研工作的成果,也是今后开展研究的一个重要选题。

  四是主动引导舆论,积极释疑解惑,努力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教育科研战线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强统筹设计,主动发声,深入解读教育重大政策,为赢得社会公众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作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围绕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在期刊开设专栏,组织出版系列专著,多渠道多形式发表学术著作,热情讴歌 70 年来教育伟大成就,系统总结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积极宣传解读《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等重要文件,推动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决策部署落实。

  五是整合各方资源,凝聚战线力量,进一步增强教育科研协同攻关能力。重视发挥科研规划这一重大优势,充分运用规划的手段和办法,组织团队、调动力量、配置资源,合力推动教育科学繁荣发展。一年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评选出立项课题 520 项。《意见》研制过程,就是凝聚战线力量、协同攻关的过程,全国各地教科院所、教育学会、学校等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建议。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也是协同全国教育科研战线的成果。

  六是参与中外人文交流,推动全球教育治理,稳步提升服务外交工作大局和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教育科研战线积极走出去、请进来,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学术研究会议和论坛,开展了“中俄教育法律及注释互译”等一系列合作研究,国际学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教育科研战线成为传播中国教育声音、贡献中国教育智慧的重要力量。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和《教育规划纲要》的收官之年。教育科研战线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把《意见》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落到实处。

  第一,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持党对教育科研工作的全面领导。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为教育科研工作提供坚强保障。一要加强思想理论武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二要坚持人民立场。深入研究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内涵要求,持续开展并改进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促进教育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需求。三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把握研究方向、端正学术立场、审视成果应用。要认真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坚持学术无禁区、宣传有纪律,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第二,改革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教育科研治理体系。体制机制决定了教育科研工作的活力和贡献力,《意见》已经作出了部署,下一步关键是抓好落实。一要健全教育科研机构体系。统筹各类教育研究机构,建立“全面覆盖、立体贯通、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教育科研机构体系。教育科研机构要加强内部制度建设,科学设置机构,稳步推进组织形态创新,建立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二要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搭建全国教育数据信息、全国教育调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管理和国外教育信息综合四大平台,构建“一盘棋”的协同创新体系,提升协同攻关能力。三要改革教育科研评价。要科学设置分类评价标准,注重建立以知识进步、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努力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顽瘴痼疾。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释放创新活力。四要提高教育科研保障水平。通过设立专项经费、保障预算内教育科研经费稳步增长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教育科研机构也要拓宽投入渠道,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格局,健全竞争性经费和稳定支持经费相协调的投入机制。要利用好政府购买教育咨询服务制度的政策利好,主动开展调研和改革试点。

  第三,创新范式方法,进一步加强教育学学科建设。范式的确立和转换对科学研究有着深刻的影响,教育科研工作要做到提质增效,教育学学科要实现大跨越发展,还要在这方面下更大功夫。一要加强学理研究。当前,教育改革实践非常生动,但理性概括和分析相对不足,理论建构不够,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还不强,要追本溯源,努力探索教育本质和规律。二要加强循证研究。以事实和证据为依据,改进实证研究,强化长时段跟踪研究。三要加强比较研究。在纵向的时间维度上,要分析中国教育的发展和趋势,从历史维度把握教育当前的方位和任务;在横向的空间维度方面,要找准中国教育在世界中的位置,以更好互学互鉴,取长补短。四要加强跨学科研究。教育研究不能局限于一个学科、单一视野,要注重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充分运用跨学科最新成果和研究方法,不断拓宽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第四,提升质量水平,更好服务教育改革发展。新时代为教育科研工作者提供宽广舞台,要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深度融入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作出科研工作独特的贡献。一要加强教育理论创新。要系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注重学理阐释和学术建构。二要提升决策服务能力。围绕坚决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重要工作,深入开展前瞻性、储备性教育政策研究。三要扎实服务基层一线。要重视教育科学研究的实践性,善于总结提炼推广实践中的典型经验,一方面,以先进教育理论引领教育实践;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检验教育理论,实现良性互动。服务实践的核心在课堂,要持续以“课堂革命”为抓手,把加大科研引领作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强大动力,全面促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四要加强专业引领。做好重大教育政策宣讲解读工作,推进政策落地。积极拓宽渠道,普及先进教育科学知识,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教育观念。密切关注教育热点问题,准确研判教育舆情。五要加强国际交流。注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交流合作。支持教育科研机构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和教育培训,办好国外教育调研专项访问学者项目,支持创办外文教育期刊,支持优秀教材外译工作。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利用我国主场优势打造一批国际性的教育学术交流平台。

  第五,强化使命担当,着力打造高素质创新型科研人才队伍。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做好教育科研工作,急需加强队伍建设。一要提高地位待遇。各地教育部门要尊重信任、关心爱护教育科研人员,搭建成长平台,完善成长机制;支持创新高层次人才选聘和薪酬分配办法;加强科研队伍梯队建设,支持青年科研人员成长;完善教育科研成果表彰奖励制度并加大奖励力度。二要树立科研正气。广大教育科研人员要崇尚真理、遵循规律,敢于创新和求真笃行,自觉防范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三要促进专业发展。加强教育学相关学科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教育科研机构与高等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落实好五年一周期不少于 360 学时的全员培训;加强“旋转门”机制建设,促进优秀科研人员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任职,机关、学校和企业等高层次人才到教育科研机构担任专兼职研究员;探索建立学术休假和学术进修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