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汉华大教师教育发展研究院!
    
体育培训  /  Physical training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特色培训-体育培训-体育培训详情
学校体育是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渠道
来源:华大教研院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18-09-20 | 3946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前不久结束的里约奥运会上,美国代表团再次以绝对优势蝉联金牌榜第一名,并且创造了多个令世界惊叹的奥运传奇。与此同时,在大西洋彼岸,英国民众也载歌载舞地喜迎他们百年来最佳奥运成绩——金牌榜第二名。对于这两个在历史上具有“同根同源”关系的国家而言,能取得这样的成功,源于他们共同的理念: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

 在英国教育理念中,体育不仅有助于塑造学生强健的体魄,更有助于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遵守规则的法律意识以及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所以,在英国学校里,不仅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更鼓励学生参与高水平的竞技比赛。在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上,英国也走过“弯路”。上个世纪80年代,撒切尔政府奉行自由市场主义,着力减少国家公共财政支出,其中就包括了对学校体育发展的财政支出,导致英国学校体育发展缓慢,进而影响了奥运成绩。在伦敦获得2012年奥运会举办权后,英国政府经过深刻反思,并提出了“激励一代人”的口号。该行动加大了对学校体育的投资,并花费巨资用于中小学体育俱乐部与联赛的构建。这一举措为英国竞技体育的复兴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事实上,美国比英国做得更为彻底,其利用发达的市场和社会力量,构建了从小学到大学一条龙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而且为了激励更多学生投身竞技体育,构建了从小学到大学无缝对接的多元化竞赛体系,这样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和竞赛体系也为美国竞技体育的长盛不衰打下了坚实基础。以里约奥运会为例,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如果美国的佐治亚大学可以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参赛的话,其在奥运奖牌榜上的排名将紧随巴西之后,位列第14位。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学校体育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上取得的成功。

 之所以在这里分析英国与美国的竞技体育成功之道,是想说明一个不争的事实,即学校体育是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渠道。学校体育的发展与竞技体育的辉煌是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只有重视学校体育的发展,大力开展校园联赛,提升学校体育比赛的水平,才能吸引更多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参与竞技体育。而离开学校体育的支撑,竞技体育的发展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值得反思的是:里约奥运会上,我国的奥运金牌数不到美国的五分之三,也落后于英国,而这样的成绩是在俄罗斯田径整体被禁赛的情况下取得的。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三大球上,我国除了女排获得冠军外,其他项目基本止步小组赛,男足与男排甚至没有出线。出现这样的局面,受制于多种因素,但与竞技体育人才资源储备的萎缩密切相关。而导致竞技体育人才资源储备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对学校体育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面重要性认识和措施不够。

 事实上,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为了拓展竞技体育人才的来源渠道,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求,我国开始借鉴西方国家经验尝试走教体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然而,由于教育系统与体育系统的体制性割裂,导致教育系统培养的竞技体育人才很难公平、顺畅地享受体育系统所拥有的竞赛、场地、教练员与科研人员等资源,致使教体结合流于形式。

 近年来,为活跃校园体育氛围,挖掘竞技体育人才,促进学校体育发展,教育系统倾注了大量精力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校园联赛,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以上海市为例,为促进教体结合,该市成立了由市教委主导、体育局配合的“校园足球一条龙建设联盟”,并根据“1-2-4-8”(高校—高中—初中—小学)路径配属相应的资源。经过四年发展,该市足球人口迅速增加,联赛质量也得到很大提升,为上海市足球竞技人才的储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里约奥运会虽已结束,但其留给我们的反思应当继续。美国的再次称霸、英国的迅速崛起都说明了学校体育在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上的重要作用。事实上,通过学校体育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应当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社会收益最为多元的渠道。因为,它不仅使竞技体育走出了体校封闭培养的空间,使运动员能够像普通学生一样享受校园生活,为其退役后再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教育基础,同时,还让竞技体育走进校园,激发普通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进而令竞技体育获得更广泛的社会支持。当前,应努力打破横亘在教育、体育之间的坚冰,积极探索从教体结合向教体融合的发展之路,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国的竞技体育基础雄厚,长盛不衰。